2)第十一章 野补(二)_天纵莫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人都有一点与众不同。

  “同轩眼光不错!”杨赞谟说:“去年打孝感,我从铁路小站里,得到了这个小马车。据说是当年一个德国工程师的坐驾,几十年的老物了,车身是从欧洲运过来,这些木料和座椅是到了中国后加的,扔在仓库里多年,木材朽掉了,铁架没长锈,我买回来,找了个当地的工匠,重新整理了一番,权当出行的工具。我坐不了汽车,晕得厉害,弄这么个马车,挺好。这个车没有掌鞭的座位,为了用这个车,我还学会了赶车。”

  然而,车还是不需要杨赞谟赶的,虽然杨赞谟没有警卫连,作为少将,随身的勤务兵还有几个,一位骑手策马来到拉车的骡子前,拉起缰绳,轻轻一抖,小车出发。

  靳同轩坐在右边,左手依在座位中间与左边座椅共用的扶手上,面前的大骡子轻快的小跑着,速度不算快。小马车舒适性不错,不仅有胶皮大轮,还有钢板减震,座位很宽畅,身子呈半躺的姿势。顶上的篷往前拉,可以把整个座椅全部笼罩,下面有一圈不算高的边,正好挡住前面马蹄扬起的灰土。

  杨赞谟一上车,熟悉的往靠背上一缩,舒适的半眯住眼睛。靳同轩这是最近距离的打量面前这个男人,在他看来,这是个真正的智者,充满了智慧。在大洪山打了半个多月,杨赞谟充分显示出他的才干,靳同轩静静的呆在一边,欣赏着杨赞谟的表演。从应山扎营开始,杨赞谟的智慧就无时不在影响着全军的攻防。第七军军长张淦是修道的,他只做一件事,审核杨赞谟的军事计划并负责签字,审核的方式也很雷人,用羊角卦板。副军长王赞斌则负责监督实施。不知道杨赞谟离开第七军后,张淦会不会自己亲自做点策略方面的事,也不知道张淦用罗盘打仗会打出个什么结果。

  “同轩。”耳边传来杨赞谟的声音,靳同轩回过神来,应了一声。

  “听说你现在还挂着徐平那里的职务。”杨赞谟问:“从皖东离岗来到皖西,不会只是跟着莫敌闲逛吧!”

  “皖东一天到晚跟新四军搞磨擦,没意思透顶,我想找个能够打日本人的地方,不想把心思放在窝里斗上面。”靳同轩说。

  杨赞谟点点头,说:“赤军赤党其志不小,眼光不短,磨擦正是其生存之道,通过磨擦,才能无中生有。国军与赤军之间的争斗更不是普通的窝里斗,是朋党之间的存亡取代之争,此二者绝非一窝之物。当年蒋冯大战,蒋桂大战,才是窝里斗。你不愿意与他们纠缠是对的,不过在我看来,二者之间一场更激烈的争斗迟早会发生,难以避免。你从皖东过来,应该知道赤军的扩张速度,据说,在晋察冀地区,赤军犹如雨后春笋,遍地开花,各种以抗日为借口形成的军事人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eimei2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